
世界瑰寶被發現于
意大利的一個小鎮上
記者在展廳看到,達·芬奇《自畫像》被放在一個特制的玻璃展柜中,這幅高60厘米、寬44厘米的肖像畫顯示,達·芬奇的眼睛呈藍色,目光深邃,鼻梁高挺,頭發呈灰黑色,順滑的美髯一直垂落到了胸前。畫面筆觸十分細膩,自畫像的背面則刻有達·芬奇的親筆簽名。現場的不少記者看到這幅作品都贊嘆不已。
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啟蒙大師,達·芬奇的真容幾乎在數百年間都令世人感到好奇,芭拉芭戴爾說,尤其是達·芬奇1519年去世以后,他成為了人們想象當中的神秘人物,“根據文字記載,可以感受到他比較帥,也是個時尚人士,幾乎是一個像上帝一樣無所不能的完美之人。”
這幅肖像畫是專門研究中世紀的歷史學家尼古拉·巴貝特里,在意大利南部一個名叫布拉達諾的小鎮收集整理一批中世紀的檔案文件和各種繪畫時發現的,根據畫面標注的時間和檔案文件判斷,這就是人們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達·芬奇《自畫像》。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如今“達·芬奇”真的來到我們濟南了。
曾有其他三件作品
也被認為是真品
何以判斷這幅肖像畫就是達·芬奇《自畫像》呢?芭拉芭戴爾介紹,判定這幅作品是達·芬奇的真跡,并且是他的自畫像,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據芭拉芭戴爾介紹,這要感謝現代技術,根據指紋還有其他方面的證明,比如達·芬奇用的顏料都是他自己制作的,可以分析其年代和是否出自他手,包括畫面后面的板子也是達·芬奇生活年代所常見的木板。此外,還有一個證明,因為達·芬奇有很多學生,他的學生都曾經以老師為模特畫過肖像,他們畫的都和這個油畫肖像比較接近,外形比較吻合。多項研究證實了這件作品是達·芬奇的自畫像。不過,畫面上人物頭上的羽毛是流傳過程中被別人加上去的,胡子也被人動過。
一度有其他三件作品也被認為是達·芬奇的自畫像,一件是都靈博物館館藏的素描作品,一件是英國皇室收藏的,另外一件來自威尼斯的畫廊,其中都靈博物館所藏長胡子老者形象的素描“知名度”最高,一度被認定是達·芬奇自畫像并為世界各地人們所熟知。可是,這個胡子很長的素描作品并不是他的自畫像,而是畫的他的叔叔。因為研究表明,畫這張畫的時候,達·芬奇才40多歲,不可能像畫面上顯示的那樣蒼老。
桑弗一再申明,此次展出的這件作品,才是公認的達·芬奇自畫像,無論創作年代還是材質、技法,都經過了國際權威學者的嚴苛鑒定。
或為最后一次
意大利境外展出
據了解,達·芬奇《自畫像》這次來濟南參加“十藝節”歐美經典美術大展可能是這幅畫最后一次在意大利境外展出。
意大利文化藝術中心主席、國際策展人溫琴佐·桑弗說,這幅自畫像是獨一無二的,非常珍貴,“僅僅這一件作品,就可以稱作大展”。但是木版油畫很容易損壞,因此不能經常到各處展出,必須抓住好機會和合適的場合。桑弗介紹說,這幅畫的上一次展出是在俄羅斯,并且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剪彩,可見這幅畫的珍貴之處。
桑弗先生是濟南市的榮譽市民,跟山東進行文化交流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我喜歡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我十分熱愛濟南這座城市,所以我很愿意把這幅畫的最后一次海外展覽留在濟南。”
“為了讓中國觀眾看到原貌,此次展出的這件作品還能看出破損痕跡。”桑弗說,這幅自畫像此次來華,是其第三次走出意大利到國外展出,卻很可能是其最后一次出國。“展出結束后,它將回到意大利國內接受全面的修復,只是今后不太可能再出國展出了。”
延伸閱讀
濟南海關量身打造通關模式
鑒于本次歐美經典美術大展是國內首次較大規模引進歐洲大師的經典美術作品,且達·芬奇《自畫像》是世界級文化瑰寶,因此濟南海關在了解展會規模、通關需求的情況下,量身打造了通關模式,采取便捷措施,在展出地點——山東博物館實施現場監管、查驗作業,既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通關速度,還降低了物流的運輸風險。據介紹,在本次展會期間,濟南海關還將指派專人實施駐場監管、巡查,確保展品在展出期間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置和監管安全。